家犬和宠物犬的区别?
“家有狗,活到老”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犬类对人类的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犬类一直是重要的动物伙伴,并扮演着重要角色。 犬类最早被人类驯化可能起源于20000年前的中东地区。早在史前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发现了家犬的化石。考古学家发现在土耳其东南部的加泰土丘(Çatal Höyük)遗址里有大量的家犬尸骨,这些骨头表明犬是在这里被饲养的。虽然这些骨骼属于不同种类的犬,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牙槽严重损毁,这暗示了犬被人类喂食人工食物且生活在房屋里,这意味着人类已经成功地驯化了犬。 在其他古文明中发现的人类与犬类的化石证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美国西南部的普韦布洛印第安人中发现的一个公元前1400年的玛雅城邦废墟中,有来自欧洲的青铜斧头和其他工具,还有狗骨。在丹麦格陵兰岛的皮特纳克萨姆(Pitten Korsaum)遗址中发现的一枚青铜箭头提示,可能有欧洲来的船只在此靠岸,将家犬带到该地。而在冰岛,则发现了一具大约死于公元970年左右的家犬遗骸,体内含有足以毒死一头大象的砒霜含量,这意味着这些家犬很可能是为了食用而被毒死的。 随着家犬被人类驯化并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伴侣,它们也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大陆相继出现。但是家犬并不是在全世界同时被驯化的。一项研究发现:“新月沃地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家犬出现的最早地区之一……而中美洲是最后一个拥有家犬的地区……”这可能是因为犬需要较厚实的皮毛来御寒,因此无法适应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生活。
家犬被引入亚洲后,很快便扩散到了该地区。在中国,最早的关于家犬的化石记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时期(约公元前2500年)。同样,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贾瓦哈塔拉遗址中也发现了家犬的化石。然而,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西欧,似乎并没有发现关于家犬的化石迹象,这表明在家犬的传播过程中,或许有一支向西延伸的迁徙人群,在到达新石器时代欧洲定居点时将家犬带入了当地。 在人类定居的地方,家犬也紧随其后,不仅成为了人类最亲近的动物朋友,也成为了人类最有用的动物之一。尽管家犬和野生犬类拥有相同的基因,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