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为什么那么臭?
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从大便的成分开始说 正常的大便中水分的含量高达95%,其余为固体成分,包括胆酸皂化物、食物残渣等。而其中的臭味来源主要存在于固体的部分,其中又以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腥味为主(所以腹泻的时候拉出来的屎很稀也不至于没有臭味)。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会先经过口腔的咀嚼(这个过程会产生牙菌斑),然后进入胃里进行初步的物理和化学消化,此时由于胃酸的存在,蛋白酶已经可以分解蛋白质了,但糖类和脂肪还是需要进一步被胰液中的淀粉酶和脂酶分解才能被人体吸收。在肠道里,还有一类细菌叫膳食纤维依赖菌,它们以膳食纤维为主要能源,通过发酵作用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和短链醛酮酸,这些物质就是大便恶臭的来源之一。
当然,除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外,大肠内本身也含有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同样会在消化道里分泌各种具有特殊气味的化合物,例如丁酸、乙酸、柠檬酸、乳酸等等,而这些有机酸在大肠里被细菌利用又可以转化为低级脂肪酸和胺类物质,这些都是导致粪便发臭的原因。 为了检验粪便是否真的如此“臭气熏天”,我特意百度了一下“粪臭素”这个词条!结果不意外地跳出一条新闻《科学家发现新型粪臭素》,原来这种有臭味的化合物有一个官方名称——“3-甲基吲哚”,简称MI. 这么一来,排便时那无法控制的扑鼻臭味就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清楚了:
简单来讲,就是食物残渣在大肠内被细菌发酵后产生的代谢产物含有粪臭素,而粪臭素又可以通过直肠黏膜被吸收入血,最终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好恶心)。 所以,下次你排便的时候,不妨闭上眼睛,吸气,呼气……闻一下自己的粪便有没有气味儿?有多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