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为什么不独立?
说一个冷知识,美国有40个州,但是美国国会只有一个院,也就是参议院,没有像中国一样的众议院。每个州在参议院中代表名额=该州选民人数/全国选民人数(不是人口数量),所以越是人口稀少的州越占便宜,比如怀俄明州1个代表,内布拉斯加州2个代表;当然如果某个州闹独立了,这代表名额就不复存在了。阿拉斯加人口30多万,这么少的人怎么分?
1959年,阿拉斯加大选,决定最终加入美国还是独立,投票结果显示53%支持加入美国,47%反对。但这时候有3张选票没算进去,最后经过协商,这3张票被计入其中,结果变成50.5%支持,49.5%反对。虽然只差1%,但超过半数赞成加入美国,于是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第49州!(因为计算这3张未统计的选票时,只要有一方超半数就算通过,不象中国还要算多数一方,所以这种计算方式下出现50%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阿拉斯加的独立史
1867年,俄国无力维持阿拉斯加殖民地,将阿拉斯加出售给美国人,条件是美国必须保证移民及国民“获得自由、幸福和繁荣”。 1959年,阿拉斯加正式申请加入美利坚合众国。 1960年的总统大选中,民主党人约翰·F·肯尼迪与共和党人理查德·M·尼克松展开竞选。当时的选举规则是“胜者全部得票”,也就是说谁领先谁就拿所有选票的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给落后者。11月9日,新罕布什尔州初选的出人意料的胜负让竞选进入白热化状态。由于当时距离大选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两党的支持者纷纷投出了自己手里的选票。
这次投票显示了美国人民在两个杰出人物之间进行的抉择,他们分别是:阿肯色州的艾森豪威尔州长、加利福尼亚州的肯尼迪参议员,以及伊利诺伊州的尼克松国务卿。 艾森豪威尔在南部和白人不多的西部获得了绝大多数的白人选民的支持,他在大部分州都领先于肯尼迪,赢得了306张选举人票中的191张。不过他的支持率并没有达到绝对优势,因此他需要其他人的支持才能当选。 在西部和南部的白人中间,尤其是乡下地方,尼克松的声望非常之高。他在一些州甚至击败了肯尼迪,为共和党拿下了这些选举人票。虽然尼克松在大多数州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支持,但他还是获得了267张选举人票。
这样,在选举人投票中,肯尼迪得到了34 electoral votes 的选票,而尼克松只拿到了 307 votes 的选票。但在普通选民的投票中,肯尼迪却以 69,077,620 票领先尼克松的 67,872,480 票。因为普通选票没有过半,国会将于次年再举行一次选举。 为了赢得这些“悬而未决的”选举人票,两党都开始游说中立的中间派选民,并尽力争取这些选票。这时,拥有四分之一美国人的阿拉斯加投票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阿拉斯加面积49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领土的一半,居全美第一位。尽管该地区人口仅30余万,但每一公民都能平均分配到3张选举券(美国公民按家庭分配选举券,一户一本,一人一票。)。
1960年12月5日,阿拉斯加批准了选举法,允许该州选民直接投票选择候选人,而不是以前那样的选举人团投票。同时规定,无论选举情况如何,所有选票都必须公开记录在案。这一新的法律规定使各州能够对那些想贿赂外州的政客们加以限制。还规定任何外国政府不能给该国公民提供任何形式的财政资助用于影响美国的选举。
1961年1月,新当选的肯尼迪到阿拉斯加访问,他向这里的民众保证,他不会让他们的选票失去作用。 终于,在下一次大选中,肯尼迪以明显优势赢下了阿拉斯加,赢得了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