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如何看骨架?
“骨量”这个词可能不太准确,但我暂时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其实,我们人类通过眼睛能看到骨头,是骨量的主要判断依据之一; 但人眼睛看到的骨量,与实际骨量有很大差别。 原因也很简单:我们能看到骨骼,主要是肌肉收缩、筋膜牵拉后,留下的轮廓线(肌肉的内侧缘和外侧缘,在筋膜形成的皱褶)。而实际上,这些纤维并没有经过骨骼的关节,所以从外面看不到骨头。
只有当这些肌肉严重萎缩或缺失时,才会看到真正的骨头。 比如,手骨折了,石膏固定后,因为长时间不活动,关节附近肌肉就会逐渐萎缩,最后变成一摊皮肉,这时,从外面就可以看到骨头了。同样,如果一只小狗很瘦,你用手轻轻摸它身上,如果能感觉到骨头(尤其是肋骨),那么说明骨量充足。
但很多新手主人会发现,自己家的狗,明明挺胖的,可是摸上去身上的骨头好多啊! 其实,这也是一种骨量充足的表现——肌肉丰满时,就算有骨头,也会比较紧凑,不易被摸到;而当肌肉很松散地附着在骨头表面,就算骨头很小,也容易用手摸出来。 所以,如果你家小狗确实很瘦小,但你摸上去却发现“骨头特别多”,这就属于误解了。相反,如果是骨量不足的狗,即使你摸着它的骨头感觉特别少,那也不一定就说明它很胖。
当然,最准确的评估方法当然是照X光片,这只有专业兽医才有资格做。但我问过不少专业动物医生,他们一般都建议不要随便给犬猫摄X光片,因为如果不对某些特定疾病进行跟踪观察,单独一次X光检查并不能有效地判断问题。
对于普通铲屎官来说,以上方法是最好掌握的。但如果需要更精确地判定骨量,可以再结合以下因素来考虑: 遗传基因。不同品种的动物,其骨量会有较大差异;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无论是犬还是猫,都会逐步出现骨量减少现象;
性别。一般来说,雌性动物的骨量会优于同品种的雄性动物;
生理期。处于生理期的动物,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会影响骨量;
身体状况。长期营养缺乏或病弱,也会导致骨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