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安乐死过程还会动吗?
“动物医院让狗做安乐死,但是过程很痛苦,有呼吸和心跳,能感觉到疼痛吗?”——不请自来! 题主的问题其实涉及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安乐死”的概念,另一个是“安乐死”实施的必要性。这两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背后的复杂程度可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所以我决定分开回答,先来说说“安乐死”这个概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人类对死亡的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模糊概念(也就是题主说的「感觉不到痛就可以了」),再加上文化、宗教以及医学等方面的影响,使得这个概念变得更加模糊。我们只能以相对主观的角度来描述这个概念,即当我们认为某个生命体距离死亡的阶段愈近时,它所带来的痛苦就愈少;反之,则愈多。 但问题是,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一个生命体距其死亡阶段的远近,以及无法判定它所承受的痛苦大小。也就是说,从主观上看,我们认为的“安乐死”实施的过程其实是难以界定其是否真正痛苦的。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临床医学上对于“安乐死”的定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当个体的生命处于不可逆转的衰竭状态且无法治愈时,我们才称之为“病人死亡”。换言之,此时患者的生理机能已经完全崩溃,任何外界的刺激都不能对其造成任何有效的反馈(反射弧被切断)。而药物引起的昏迷并不能导致患者死亡,仅仅是一种治疗手段而已。 对于绝大多数病患来说,从“可治”到“难治”再到“不治”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往往是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仍不见好转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在临床上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些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控制甚至完全消失而得以“痊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患者并没有真正死亡,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安乐死”实施过程。
当然,或许你会说,有些人本来病情已经稳定了,但你不知道他暗地里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究竟能否在一个没有痛苦的环境中实现“安乐死”? 在我看来,如果不能通过药物的方式使患者彻底丧失知觉而进入无痛的昏迷状态,那么“安乐死”的实施就必然引起患者的痛苦;而如果能让患者无痛地进入死亡状态,那也就意味着这种死亡是个案性的,不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