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能有什么虫?
我们常听人说“屎里有虫”,但“屎里有什么虫”却很少有人研究过。 过去人们认为,粪便中的寄生虫大多来自于消化道未消化的食物,经过细菌作用,在肠道内繁殖产生幼虫,随粪便排出体外。 但近年来发现,有5%-6%的粪寄生虫并不是来自未消化完整的食糜,而是直接来源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物膜。
1973年,Björk和Koskinen首次从人体粪便中分离到原生动物蠕目毛目;1980年,Ley等证实了这种蠕目动物是寄生在人体结肠里的线虫,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的异尖科,并命名为异尖线虫(Helicobacter pylori)[1]。由于该线虫主要寄生在消化道里,且能分泌抗胃酸物质,因此在人体内生存、繁殖能力都很强。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在异尖线虫的基础上发现了更多的蛔目寄生虫。除了异尖线虫外,还有蛔目的异尖科、异尖属、蛔属、旋属、异波属和异尖亚科等。其中有些种类是常见的胃肠道寄生虫,如蛔目异尖科的异尖线虫和异尖属的阿米巴原虫;而有些则是少见或罕见肠道寄生虫,如蛔目的异波属、异尖亚科等。 目前,从粪便中检出的较常见的肠道寄生虫有蛔目的异尖线虫、蛔属的蛔目异尖科和异贝科以及旋属等,而检出的较少见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蛔目的异波属和异叉属等。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些虫子在胃肠道里都属于寄生虫,但是它们的生活史各不相同。例如,蛔目异尖科的异尖线虫,先以幼虫形态在消化道内自由活动,当遇到适宜宿主时,才钻入消化道壁的皱褶中发育成成虫。而蛔目的异波属,却是直接从卵细胞在消化道壁上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虫。当粪便中发现有这类虫的幼虫时,说明它可能正在发育为成虫。及时清除寄生虫,对于防治该类寄生虫病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