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便不成形怎么办?
拉肚子在医学上被称为腹泻,指的是粪便稀薄、次数增多,呈水样或糊状,有时仅仅是肛门排出的粘液,但不含粪便残渣。 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可以由急性病毒性肠炎引发,也可以由细菌性食物中毒或肠道菌群失调导致。但最常见的病因是食物不耐受,比如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患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食用牛奶后也会出现腹泻症状。 除了改善生活习惯和调整饮食结构外,还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处理。
1.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很多年轻人都有抽烟喝酒熬夜的坏习惯,这些陋习不仅会导致腹泻,也会增加患腹泻的危险;对于已经出现腹泻的病人来说,一定要戒烟戒酒,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保证睡眠充足,这些都是减轻胃肠道负担的有效方法。此外还要注意保暖,因为腹部受凉容易导致肠功能紊乱,进而诱发腹泻。
2.合理膳食,补充营养 出现腹泻后,患者要注意补充因腹泻流失的营养成分。可以适当进食含淀粉量高的食物,如米饭、面食等,这些食物进入肠道后可以迅速被加工成糖类,从而为人体提供能量。另外,还可以适当添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对于消化不良的患者,应减少食量和进食频率,可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而伴有脱水者应及时补充液体,静脉输入营养。
3.药物治疗 当通过生活和饮食的调整无法缓解腹泻时,就需要药物的帮助了。目前治疗腹泻的药物主要分为抑制胃酸分泌药、消炎药和止泻药三大类。
(1)抑制胃酸分泌药: 常见药物有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此类药物可以通过阻断胃窦的神经信号传递,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对于由胃部疾病引发的腹泻,可酌情使用。需要注意孕妇禁用该类药物。
(2)消炎药: 常见药物有氟哌酸、头孢菌素类等,对于由细菌感染的腹泻可以使用这类药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消炎药前必须明确诊断,排除真菌、寄生虫引起的腹泻后可遵医嘱服用。
(3)止泻药: 常见的药物有洛哌丁胺、消旋卡多曲等,此类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消化道黏膜,具有阻止过度渗透性腹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