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一定会有弓形虫吗?
先说结论,不是每一个狗都有弓形虫,但是每一个狗只要外出,都有可能携带并排出弓形虫,不同狗狗对弓形虫的易感性不同,主人需要注意预防。 弓形虫病也叫弓形体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性疾病。1882年,法国医生首次描述,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这种寄生虫在细胞里的形态,因此命名为“弓形体”。 目前发现的弓形体病原共有5种,其中4种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异尖科,我们常说的弓形虫指的是第四种的幼虫形态。
这4种线虫均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的异尖科。由于异尖科的很多物种都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当动物感染异尖科中的一个物种后,往往会继发其他同属物种的感染。 所以,当我们发现一种异尖科寄生虫感染的时候,常常可以见到两种以上同一目的寄生虫混合感染的情况。 这4种弓形虫分别是猫弓形虫(C. felis)、犬弓形虫(C. canis)、小鼠弓形虫(C. pilaureus)和海洋鱼类弓形虫(C. salmoninum)。其中,猫弓形虫和犬弓形虫会引起人类感染。 根据感染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弓形虫分为急性病原体,慢性病原体和隐性病原体3类。
急性和慢性病原体都是由粪便—口腔途径传播,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引起急性或慢性感染;而隐性病原体则是由虫体脱落或者被吞食的幼虫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诱发感染。 无论哪种类型的弓形虫,其生活史中都必须钻过肠壁,进入体循环,最后在全身组织器官中产生病变,引起炎症反应。但不同种类的射形虫及其发育阶段的幼虫对宿主黏膜的侵入能力有差异,因而造成的损害也有轻重之分。
肠道是弓形虫的主要侵犯部位之一,随着寄生虫在胃肠道内四处游走,可损伤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使细胞发生变形,表面微绒毛减少甚至消失,从而影响细胞的吸收功能;同时,虫体在迁移过程中还会释放毒素,进一步加重肠道损害。
除了肠道之外,其他器官如脑、心脏等也可能受到侵害,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虽然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被感染,但是不同年龄人群的感染情况有所不同。 以弓形虫急性传染病为例,儿童患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老年人多表现为亚临床感染。这与儿童的免疫功能尚未完善,而老年人体内相关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有关系。 有条件的话,建议每3个月给猫咪做一次便检,看看是否有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