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跟人能感染弓形虫么?
首先明确一点,人感染弓形虫后,95%以上病例没有任何症状,甚至查不出来,被称为隐性感染;约5%的人会出现急性或亚急性感染的症状,被称为显性感染。 出现显性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出汗、怕冷、乏力、全身酸痛、食欲欠佳、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等,婴幼儿还可能会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虽然10%~20%的患者在感染4周后会出现轻度脑膜炎症状,如头晕、嗜睡、意识模糊、言语不清、肢体活动不灵、步态不稳等,但总体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者可在数周内恢复,仅有极少数患者遗留痴呆、震颤、语言障碍等后遗症。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孕妇感染弓形虫后有可能造成流产、胎儿畸形、死胎等情况,因此怀孕期间患弓形虫病,其严重程度要远远超过胎儿先天性感染。 除了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外,少数人还会出现肝功能受损的情况,表现为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厌食、全身无力、消瘦、肝区隐痛等。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持续的高热会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对于弓形虫感染尚无特效药物,一般采用联合用药原则,即使用抗生素的同时,结合抗真菌药进行治疗。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经实验室检查确诊后立即开始治疗。
感染弓形虫的途径有3条:一是胎盘垂直传播,即母亲患有弓形虫病,并且有传染性,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造成胎儿宫内感染;二是食源性传播,吃未煮熟的病猪肉、羊肉,以及喝了未消毒的牛奶,或吃了病肉食动物的肉类和内脏,可感染弓形虫;三是接触带虫猫及其排泄物,或吃了被猫 fecal 吸虫卵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可感染弓形虫。
从世界范围看,不同国家和地区人群弓形虫感染率差别很大,从 1.5%- 90%不等,总体上南美洲、 非洲的感染率高于亚洲,亚洲高于欧洲,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成人高于儿童。影响弓形虫感染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饮食习惯、社会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等。一般而言,经济落后、教育水平低、生食肉类习惯和生食蔬菜习惯流行区域,弓形虫感染率较高。随着经济条件改善、教育水平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感染率逐渐呈下降的趋势。据估计,全球人群平均感染率为 30.1%。
在我国,通过大样本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人群感染率为 4.5%- 9.3%,处于世界低感染率水平。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如山西、四川、广东感染 率约为 7%,而北京、上海感染率接近 10%;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女性略高于男性;儿童和青壮年感染率较低,中老年人感染率较高;有生食或半生吃肉食习惯者高于熟食肉食者;从事与动物有关职业者感染率略高于其他人群,如养猪户、兽医等;艾滋病患者和器官移植、肿瘤化疗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则容易发生弓形虫临床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