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是弓形虫的什么宿主?
猫科动物(包括家猫和野生的狮子、老虎等)都是弓形虫比较理想的中间宿主, 它们体内存在有滋养体阶段的弓形虫, 当其感染这些寄生虫后, 如果进食了带虫的鼠类或其他动物, 则可以在消化道中发育成较大的囊状幼虫, 幼虫从消化管移行到胆道系统, 在胆汁里生长繁殖, 同时也可随粪便排出体外。
当含有幼虫的粪便排出后被寄生在土壤里的微生物酵解后, 可被真菌或细菌利用而使其中幼虫得以存活。如果这时有猫或者老鼠等经过, 则有可能造成传染传播。
当然, 上述只是理论上的可能, 因为自然界中的虫媒传播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并非只有食虫哺乳类才可能传播本病。 也有报道指出, 一些鸟类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如鸽、鸦等的粪便中含有可以繁殖弓形虫的幼虫, 且能感染兔子;
由于鸟类是许多寄生虫最初的中间宿主, 因此也可以认为是本病的潜在传播媒介。
弓形虫是一种很常见的寄生原生动物,它具有很特殊的生物习性。在猫(包括家猫、野猫、豹、虎等)的体内,弓形虫能够进行有性生殖,而在其他动物(人包括在内)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这也是弓形虫被称为“猫弓形虫”的原因。弓形虫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营养繁殖体,另外一种是包囊,在猫的肠道内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猫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主要经食入含有弓形虫包囊的食物而感染,也可经腹腔或皮下接种感染。感染后1~2周虫体进入猫的肠道上皮组织内进行有性繁殖,1~2周后从猫粪便中排出包囊,可持续排出一个月左右,最多可达100余个。
弓形虫在终末宿主体内,既有无性生殖、也有有性生殖。当猫等动物再次吃了带有包囊的肉类食物时,包囊萌发(即裂殖生殖)为假孢子分裂成8个子孢子,子孢子进入小肠后,分为雌雄两性。两种核配后,生成一个合子。合子外包上一层半月形的极囊,形成一个卵囊,在卵囊内经历多次卵裂,形成8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有6个孢子,共形成48个孢子。卵囊外包两层囊壁。有的卵囊不进行有性生殖,仍成裂殖生殖,形成子孢子。有性和无性的的孢子或孢子囊从猫等动物的体内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