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嘴巴肿了怎么办?

印仲挺印仲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楼主你好,鱼的问题一定要分开来讨论。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鱼会有不同的病症。你说的这个鱼的情况我认为有三种可能:

一、鱼在野外捕捞或者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外界温度低于鱼缸的温度,致使它们进入“生理性感冒”状态(也叫“负温差”)。这时鱼的表现是浮于水面,体色发暗,少动,厌食甚至不吃食。这种状态如果持续3天左右,鱼就会死亡。所以,如果你买的鱼有上述症状的话,建议立即升温到28℃以上,并开灯(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看看鱼是否能恢复。不能恢复的话,及时治疗。

二、鱼病,比如白点病、小瓜虫病,由于寄生虫的破坏,导致体表组织受到感染发炎而肿胀。这时鱼的表面往往覆盖着一层白色的菌丝,就是由于病原菌在上面滋生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况,建议用0.5%的食盐溶液浸洗鱼体10分钟左右,每天一次,连续几天;然后更换新水,并用高锰酸钾溶液涂抹患处。必要时,局部可以用碘酊涂抹患处。 当然,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直接投喂抗生素药片。

三、鱼的肠胃炎,由于换水不彻底或食物不干净导致的细菌入侵,使鱼肠胃道感染发炎。表现为食欲下降,少食或不食,粪便白色如水样。严重的全身发黑,眼球突出,皮肤糜烂。 如果确定是由于食物中毒引起的肠胃炎,建议在食物中添加抗生药物,如黄连素等,同时,在水中添加消炎药物,如土霉素等。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哪种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当,都可能导致鱼死亡。

所以,发现鱼有问题了,应该及早发现,尽早治疗! 希望我的经验对你有帮助!

益睿童益睿童优质答主

鱼儿张大嘴巴、呼吸困难。这是怎么回事儿啊,看起来好痛苦。

其实这种症状在养殖管理中很常见,一般而言,鲤、鲫、鲆、鲽、鲆等一些底层鱼类容易患上口霉病,发病后病鱼的嘴巴出现张大、呼吸困难,有的嘴巴甚至无法闭合,影响进食,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造成这种症状最常见的原因为口霉病感染。

口霉病感染是因水霉菌(真菌)感染导致,水霉为一种丝状菌,成群存在,布于表皮下面或肌肉组织的伤口处,肉眼可见,故又称白色霉病或白毛病、跑马白。该病病原菌广泛存在于水体中,主要借助鱼、虾、鳖等水生动物的伤(伤口、冻伤、水败、烫伤、虫伤、拉网伤、产后伤、药害、针扎伤等引起的损伤)而发生局部感染,继而迅速发展成全身体表感染,最终导致死亡。

该病原菌寄生在鱼体表后,可从鱼体表向外延伸生长出一白色棉絮状的菌丝体,菌丝一部分伸入鱼体组织,一部分暴露在鱼体表面,肉眼可见形如白毛的霉菌。该病以春、冬季节最易发生和流行,特别是冬春季养鱼清塘后放养的过程中,由于冻伤、拉网、干池捕捉、搬运、放养等都会使鱼体造成外伤,为水霉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极易发生水霉病等。

这种真菌感染是广谱性病原,几乎危害各种水生生物,在鱼体受伤、冻伤、受碰撞伤或者受寄生虫、细菌感染后,水霉病容易入侵继发感染,造成水霉病发病后,病鱼呼吸困难、运动失衡、吃饵料减少甚至不食、进而游动缓慢直至衰竭而死亡,是水生动物苗种培育阶段最常见而且危害最为严重的真菌性传染病,常能造成水产苗种的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水产养殖中,水霉病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在苗种拉网、干池捕捉、搬运、放养等操作时,尽可能快而细致、轻快,避免鱼体受伤,操作是尽可能带上胶皮手套,避免指甲挤压鱼体致伤,特别注意水温较低时更应小心。

此外,放养水生动物苗种前最好用3%~5%食盐水浸浴10~15 min,或高锰酸钾溶液(30 mg/L~40 mg/L)中浸洗5 min,或用20 mg/L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洗消毒。

发病后,可用4%小苏打浸泡病鱼病虾15-30分钟(鱼虾无异常后立即水洗),或10毫克/升小苏打水溶液药浴1.5-3小时,然后入池养殖,有一定疗效。

同时,水霉病发生期间,每隔3-5天,在发病水池中用聚维酮碘溶液(50 mg/L 浓度)全池泼洒,连续浸浴2-3次,能够有效净化消毒水体环境,抑制有害病原滋生,预防水霉病复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