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牧用什么串出狗好?
首先,我觉得题主可能混淆了「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两个问题。对于前者而言,我并不认为培育者应该对一只犬的品系发展负责;对于后者而言,想靠一个或几个基因型的改变来得到一只新狗的观点也是不科学的。 个人认为,杂交配种在犬类品系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绝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在犬类近亲繁殖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一点:其实许多人类用于宠物或工作的狗狗,它们的祖先本身就在杂交配种的情况下产生了。比如我的德国牧羊犬Mino有四分之一的美系史宾格血统、我的拉拉Coco有八分之一的英国斗牛犬血源……因此它们并没有出现纯合基因缺陷的问题(虽然Mino的骨量略差但整体还是很好的)。
所以我认为把现在的狗品种单一化的「纯种论」是需要商量的。另外我个人也比较反感用「XX基因决定论」来说明问题的文章。要知道,狗和其他动物一样,存在多个同功染色体,而同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具有连锁性质的,牵涉到发育过程的很多环节。而且,遗传并不是单一方向的。 在自然情况下,我们很难区分某一个基因型对某个性状的影响是正还是负,是显性还是隐性。而在现代犬的育种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考虑的是某一个基因型对另一个基因型的影响……所以基因型这个概念是非常容易被误解的。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区别,也是一个难以说清楚道明白的问题。 回到主题,通过杂交能够改良狗的某些性状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要说通过杂交就能得到一只全新类型的狗,那实在是有点过于乐观了。就像人类一样,我们在通过父母双方获得遗传信息之后,在胚胎阶段还会经过一次随机的基因组合,从而形成每一个个体的不同(即使双胞胎也不例外)。因此哪怕是再相似的遗传信息,经过无数次随机配组,最终的表达都会大有不同。
也许你能通过杂交得到一窝外表非常相似的小狗,但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并不代表遗传信息是一样的。如果真要细致研究,你会发现每一只小狗都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些不同可能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就能分辨出来,但也可能要到成年才能发现。当然,这种种微小的差异会在后续的选择性繁育过程中逐渐消除。 但是,如果我通过一个基因检测知道你的基因型后,再来告诉你该怎么养殖或者训练你,才能达到我的要求,这就有点夸大了。